「爸爸媽媽~我肚子痛,還有咳嗽、還有頭痛、還有…..」
孩子最近開始出現莫名的病痛?或是原本餐餐都能吃完一大碗飯,最近卻食慾不振,動不動就發脾氣、鬧彆扭,帶去看醫生又檢查不出生病的跡象?別擔心,你的孩子只是跟許多孩子一樣,出現了「開學焦慮症候群」。
開學煩躁,東西方都一樣
所謂的開學焦慮症候群back to school anxiety,是孩子們在放完長假後抗拒開學的反應,在每年長假結束前達到大量發作的高峰期,可能出現包括:頭痛、噁心、腹痛、胃痛、食慾不振、情緒低落、做惡夢、暴躁易怒等種種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適,嚴重一點的甚至會演變成懼學恐慌(school phobia)或是拒學症(school refusal)。
焦慮發生的原因有許多種,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大多是即將與父母分開的分離焦慮所導致的;年紀稍大的孩子,則有可能因為轉換新環境、與老師同學的相處不睦,或是對自我表現的要求、憂心無法達成父母的期盼等等,因而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兒童中心(Johns Hopkins Children’s Center)的心理學家寇特妮基頓博士(Courtney Keeton)提醒,萬一嚴重症狀在開學後仍然持續數週,或是造成孩子與家人朋友間難以相處,則父母可能需要考慮向專家尋求協助;否則一般來說,這些症狀大多屬於正常的焦慮反應,會隨著開學後逐漸減輕,爸媽們無需太過擔心。
掌握「愛的ABC」,生活教育才順利
話雖如此,除了讓孩子自己復原之外,爸媽們難道什麼都做不了嗎?其實,孩子對開學的抗拒,主要來自面對未知的焦慮。許多國內外教育專家建議,父母可以從旁協助,只要掌握「愛的ABC」三原則,即可有效緩解孩子的開學焦慮:
A: achieve tiny goals in life 達成生活中的小目標
仿效自律學習法(Self-regulated Learning)的第一步,陪同孩子自定小目標,在達標的體驗中獲得成就感。不管是收拾書桌、整理衣櫃、或是一天認識5個英文單字等等,「反覆證明自己做得到」的掌控感,能幫助孩子增強面對生活的信心。
B: build up your life 建立起生活秩序
暑假期間作息時間難免較為混亂,從開學前的一兩週開始,陪孩子執行用餐、睡覺、起床的行程表,或是建立每晚一起挑選明天衣著的小儀式等等,透過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情,把生活的秩序感找回來。
C: communicate with the world 與世界交流
許多孩子在暑假中長時間只跟家人在一起,臨近開學時會對學校的人際關係產生恐懼。爸媽可以鼓勵孩子提前跟交情較好的同學聯繫,交流假期中的見聞與經歷,並且帶孩子回到校園周邊走動,讓孩子重新與同儕和外面的世界接軌。
掌握上述三原則,孩子將能從爸媽的陪伴中獲得安全感,並且透過逐步擁有生活的主導權,進而降低對未知的不安。
喚醒小腦袋,學習像遊戲一樣有趣
除此之外,有些父母會採取土法煉鋼的「預習法」,想減輕孩子們對「要回到學校『學習』」的壓力,選擇壓縮假期的作法很容易適得其反。我們常聽到教學應該「寓教於樂」,看似八股,卻是銜接假期與學校生活最好的方法。
七月中開播的英語兒童益智節目,邀請國小年紀的孩子分組競賽,不只回答英語提問,還透過簡單英語敘述加比手畫腳的方式,跟外籍來賓合作挑戰猜謎底,充滿刺激與趣味性的比賽,讓父母跟孩子在電視前也一同玩得不亦樂乎。參賽者們年紀雖小,卻毫不害怕開口說英文、玩遊戲,大方應對的態度,能感染孩子主動嘗試模仿挑戰。
這種互動模式,正是延續tutorJr線上教育平台的英語學習方法。擁有專業師資認證的外籍老師,在遊戲中引導孩子放下扭捏的害羞,大方開口說英語,配合牛津大學出版社官方授權的獨家牛津教材,循序漸進練習平常可以應用到的生活會話。
玩得開心的孩子很容易忽略了自己正在「學習」,而是把自己當成益智節目中的參賽者,更加積極地想達成目標。只要孩子找到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假期和學校生活的界線便不再明顯,只是學習場景的不同而已。 別因為孩子的開學焦慮症候群而亂了手腳,爸媽只要依循ABC三原則,幫助孩子逐步調整緊張心態,再適時添加學習的誘因,就能讓孩子迫不及待展開新學期、踏上新階段的學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