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小職人夏令營 系列一
日本知名動漫《航海王》瘋迷全球大人小孩,雖然故事主人翁魯夫一行人的身分是「海賊」(也就是俗稱的海盜),但卻是在動盪、不公義的世界中,真正實踐正義與夢想的一群人。也許「賊」會令家長直覺地出現三條線,然而,故事的背景設定更接近真實世界的社會現象,寓教於樂大人與小朋友們:不要失去初衷,要堅持正義與夢想,勇於冒險。
從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開始接續到暑假期間,四面環海的台灣各地舉辦了大大小小的淨灘活動,亦不乏大型路跑、展覽、研討會等相關活動,但過了這一天,我們的注意力又離開了海洋。平日的我們,究竟還能怎麼與海洋互動?大人們要怎麼帶孩子認識海洋這個似遠實近、與人類存續息息相關的龐大水域?
台灣雖是海島國家,但在1987年解嚴以前,海洋與海岸屬於國防重地,除了漁民外,一般人民不易接近海洋,且受到大陸思維文化的影響,教育內容長期「重陸輕海」,即使近年來政府有心從十二年國教起始推動海洋教育,許多第一線的教師與家長們仍然充滿困惑:「到底什麼是海洋教育?」「我們該教孩子什麼?」
可能很多家長還不清楚,海洋教育其實是現今教育推動項目裡重要的一環,早在2007年,教育部便頒布了《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經過12年推動,最新的108課綱中更將「海洋」提升至與「性別」、「人權」、「環境」同等的高度,成為新課綱裡的四大議題。
雖然目前正式課程中仍未有「海洋」的單一門課,但各個一般科目需將海洋教育課綱融入現有課程,比如讓學生在體育課先熟練水域求生及急救技能,知道如何正確從事水域運動,不僅能有效降低溺水及危險行為,也增加學生勇於冒險、願意主動親近台灣山川自然的意願,如衝浪、潛水、帆船、獨木舟等也能是安全的水域休閒活動;或是透過歷史、地理、社會課,遠則了解台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歷史的演變,近則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變遷,以期孩子能進一步建立開闊的海洋意識,在心中植下正義與夢想的種子。
幫助孩子建立「親海、愛海、知海」的海洋素養
在108新課綱當中,所有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的「素養」,海洋教育則希望孩子能「親海、愛海、知海」。至於該如何進行,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師培中心暨教育研究所教授羅綸新曾為文指出,美國的海洋教育重視「海洋素養」(Ocean Literacy),其定義為「你對海洋影響到你以及你會對海洋造成哪些影響的了解」(原文:Ocean Literacy means understanding the ocean’s influence on you and your influence on the ocean.) 亦即人類應了解人與海洋彼此相互影響,並列舉七項海洋素養的基本原則如下,相當值得台灣參考。
(一)地球擁有一個具有多元特徵的大洋。
(二)海洋及其生物形塑了地球上的各種特徵。
(三)海洋是氣象和氣候變化的主要影響之一。
(四)海洋創造出地球生物的棲息地。
(五)海洋提供了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
(六)海洋與人類是密不可分的。
(七)海洋有大部分沒有被探測。
簡而言之,台灣開始重視、推行海洋教育,應非要扭轉「重陸輕海」為「重海輕陸」,而是要強調相容並蓄的「海陸平衡」思維。以新課綱的四大議題「性別、人權、環境、海洋」來看,背後主張的核心價值其實就是平等、尊重、多元的普世價值。
比如說,在性別平等的框架下,人們進行任何決策時,都應思考有沒有隱含性別不平等而不自知,甚至今(2019)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便是「性別與海洋」,聯合國希望世界上的海洋相關事務都能在性別平等的基礎上推動,如從事漁業婦女的安全、薪資、工時、健康、福利等;相同的概念也能套用到人權、環境、海洋上,當我們作出某項決策,很自然地考慮到森林保育、農業永續的同時,也要能考量海水汙染、漁業資源衰竭等面向,以求「海陸平衡」。
國際航海X旅遊英語X海洋生態
了解海洋、能對海洋作出有根據且負責任的決定,不再只是大人的事;帶孩子親近海洋、友善看待海洋,也不能只是口號,更需要在生活中體驗並落實,才能幫助孩子學會保護海洋。線上英語教學專家tutor Jr即針對國小3~6年級學生,在今年暑假期間開設兩個梯次的「小小哥倫布英語航海夏令營:國際航海 x 旅遊英語 x 海洋生態」。
每梯次為期三天的營隊,將帶領小朋友理解豐富且實用的航海知識、教學航海歷史及旅遊英語會話,讓小朋友先在安全的教室中體認愛護海洋的重要性,也確保孩子遵守安全規範,最後一天再搭乘遊艇前進八斗子遊艇港,在專業教練的陪同指導下,讓小朋友親身體驗當航海王的樂趣,飽覽台灣美麗的海岸風光,進而創造與海洋的良性互動,讓心胸更開闊勇敢!
小小哥倫布英語航海夏令營
報名網址:https://pse.is/FXW2Y
介紹影片:https://pse.is/J86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