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課綱時代 ──思考補習教育1
Emily是金融業的女性高級主管,過去曾經被公司外派至香港數年,後來為了能花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才申請轉調回台灣。身處國際金融市場重鎮,Emily在外派期間結識了不少高收入的香港家庭,發現這些家庭的孩子都能說上一口流利的英語,細究之下,原來香港政府從90年代末期便在學校推行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教學計畫,加上爸媽也都有能力以英語伴讀,讓孩子從小便有卓越的外語能力。
罵老闆短視近利 但學英文卻要立竿見影?
Emily深受刺激,回國後便將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送去美語補習班,還找了特別強調背誦單字量及建構文法結構的補習班,希望兒子能在國小畢業前背完國中三年必學的英文單字,更為兒子立下了「國一通過英檢中級」的考試目標。
就這樣一路補到六年級,Emily卻發現兒子的學習態度開始出現異常,不僅學校英文考試成績不進反退,回家時也拒絕跟爸媽一起看英文影集,甚至連承諾好的美國畢業旅行都顯得興趣缺缺。Emily一直搞不清楚哪裡出錯,直到有一天從補習班接兒子下課回家的路上,看他縮著小小的肩膀,囁嚅地說出:「媽咪,我可不可以不要再補英文了?」她才驚覺,這套「惡補」的方法可能錯了!本來正準備要讓小女兒跟哥哥走一樣的路,兒子鼓起勇氣的發言,也讓她正視是否該換一套學習方式。
語言是生活練習 不是比拚單字量的補習
聰明的爸媽們,發現Emily犯了什麼錯嗎?許多在成長生涯一路「考」過來的大人們都像Emily一樣,被「英文成績」的框架死死綁住,卻忘記英文跟中文都是一種語言,而語言最需要的是生活練習,會寫、能讀之外,也要懂聽、敢說,孩子的外語能力,不能僅憑單字量決定。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便曾為文指出,在台灣現行教育體制下,英語成為一門「學科」甚至是「考科」,並沒有達到它應該是「工具」的實用功能;他進一步強調,英語如何成為國人隨手可用的語言,除了中文外,大家能不能自然地使用英文,才是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連啟發Emily重視雙語教育的香港,其教育局也請學者進行英語教學計畫的評估研究,最終指出「真正的語文經驗超越在課堂上與教科書有關的活動」,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其學習及使用英語的態度、校外練習英語的機會、在家中是否接觸英文書籍、家長是否積極支持等因素都呈正相關,過度側重考試,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別壞學習胃口 引發熱情才是箇中關鍵
不可否認,許多家長因覺得國中小學提供的正規英語課程之進度、師資不足,才會在焦慮感驅動下趕緊找補習班協助。對忙碌的雙薪家庭及現代父母來說,尋求外部資源幫忙其實是很正常也正確的選擇,但別忘記,5到18歲的孩子本來就處在好奇心旺盛、學習欲豐沛的階段,他們不是不想學,只是不想被逼著學!
如果大人一昧地將職場上的KPI套到小孩的學習上,用單字量、文法結構、考試成績作為評判優劣的標準,很容易就壞了孩子的學習胃口。說到底,最重要的仍是點燃孩子的學習動機,沒有動機,花再多錢都沒有用,孩子也不會願意主動學習。
故事回到Emily身上…
她後來向公司請了半個月的長假,跟先生帶著兒子、女兒到美國玩了一趟,也去了承諾兒子的畢業旅行夢想地點─加州迪士尼樂園。她驚喜地發現,當兒子在樂園遇上最愛的毛怪與麥克華斯基,想跟他們多聊兩句卻出現溝通障礙時,竟讓兒子學習英文的態度變得主動又積極,回家更爭取希望能在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線上教育平台,跟外國籍教師上一對一英語課程。
Emily與孩子的經驗反映出,青少兒在求知的階段,特別需要明白學習英語跟他的日常生活會如何相關,才有可能增強學習意願、提高學習效能。針對考試成績的補習或可視為一種因應現行制度的輔助手段,但家長若能提供教科書外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能廣泛接觸各類英語媒體(單向),並在生活中與真人外師對話練習(雙向),相信能在學習英語的同時,為孩子打下邏輯思考、口語表達、理解力等核心素養的優質基礎。
你懂得選學區,更該懂得為孩子挑英語環境
當今全球雙語浪潮,鼓勵培養孩子與世界溝通的能力,擺脫傳統學習模式,強調以科技智慧輔助,營造全英文的學習環境,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全球擁有超過 30,000 名雙認證外師的 tutorJr,以 AI 科技即時配對最符合青少兒的課程,致力創造不用出國,在家就能隨時進行全英文互動的學習環境,以輕鬆快樂的方式,增進口說對話能力,上課時間可彈性安排,節省家長的寶貴時間,每天只要 25 分鐘,沉浸在母語式的環境當中,自然而然提升學習興趣與個人信心。
現在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送您的孩子「英文程度分析和試聽課程」,可以了解 tutorJr 為兒童專屬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您的小孩,讓孩子的視界更寬廣,只需一分鐘的時間:(每人限填一份喔,孩子需 3 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