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外語?其他「說華語」的國家地方這樣教

文章出處:未來Family
作者:tutorJr

在非英語系的亞洲國家裡,又以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因與台灣同屬華人圈,又有多民族的人口組成結構,其在多語言環境下推行雙語教育的過程,頗值得關注台灣未來雙語教學的人們了解。

「聽說政府要讓台灣成為中、英文並行的雙語國家?我們是不是要趕快讓小孩去讀雙語小學?」「聽說新加坡、香港都是從小教英文,我們也要跟著做嗎?」「第二外語學好,母語會不會反而變差呢?」

自從「2030雙語國家政策」一出,許多家長開始擔憂孩子的未來必須面對強大的「英語力」競爭。確實,環顧亞洲各國如新加坡、香港、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都已因英語為其國際溝通語言而陸續啟動了相關策略,新加坡亦直接規定英語為其四種官方語言之一(其他為中文、馬來語、印度語),從而奠定在國際上競爭的基礎。

根據2018年多益測驗(TOEIC)全球考生資料統計報告,台灣平均分數554分,在多益的亞洲主要國家中名列第五,還遜於菲律賓、南韓、馬來西亞、中國;多益原始統計資料雖未列入新加坡,但在其他各類組織做的英語能力指標中,台灣英語程度與新加坡、印度、香港等雙語國家仍有一段落差。

在非英語系的亞洲國家裡,又以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因與台灣同屬華人圈,又有多民族的人口組成結構,其在多語言環境下推行雙語教育的過程,頗值得關注台灣未來雙語教學的人們了解。

(一)全亞洲最精通英語的國家─新加坡

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建國後,隔年即開始在小學實施強迫性的雙語教育政策(英語及母語),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任期間所推行的雙語教育,實際上是將英語教育優先於母語教育,所有新加坡學生不管是華人、馬來人還是印度人,必修的第一語言都是英文,且學校是用英文教授數理、自然、人文等所有學科,導致英語的教育地位高於華語、馬來語及印度語。

不僅如此,相對於正要開始推行雙語教育的台灣在雙語師資、雙語教材上的匱乏,新加坡為了讓各科教師能順利用英語教授「英語之外的學科」,設有專責單位負責課程、教學、教材研發,從政府到民間、從後台到前台的一貫化,是讓英語成為新加坡最常使用的官方語言、工作語言及各族群間溝通橋樑的關鍵。

新加坡的菁英教育亦十分知名,過去在學生小四升小五時就要進行第一次分流考試,將學生依考試成績分成高級EM1、普通EM2、基礎EM3三個等級,其中僅有約20%成績特優的學生能進入EM1,可同時以英語及母語為第一語言進行學習;普通能力的EM2學生則以英語為第一語言、母語為第二語言,此制度目前雖因過早分類孩子的爭議而廢除,但新加坡仍保留小學畢業時的離校考試制度,考試包括英語、數學、科學、母語(華語、馬來語及印度語)四門主課,學生則根據成績進入不同的中學與課程。

中文被遺忘的那些年,新加坡推「說華語運動」

在超過50年的獨尊英語之雙語教育制度下,新加坡因此成為全亞洲最精通英語的國家,但代價是母語日漸式微。事實上,由於華人人口占比高達77%,憂心學生對母語日漸生疏,新加坡從1979年便開始推行「說華語運動」迄今,但仍無法阻擋英語成為新一代華人的「母語」,華語反倒變成透過課堂學習的「外語」。

根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在2014年至2015年針對當地華裔家長對孩子雙語教育態度的研究,即使家長會說中文,但卻有高達89.2%在與孩子溝通時選用英文,理由包括「擔心多說華語會讓孩子的英語退步」、「孩子有很多詞彙不知道如何用華語表達,乾脆說英文較方便」等等。對此,學者指出,如果希望孩子能同時說流利的英文與中文,其實家裡更應該多講華語,因為孩子已經在多數時間講英語了,不會因為在家講了華語就退步,此結論值得許多偏尚英語的家長們重視。

(二)多民族國家─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亦是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但與新加坡在建國初期就強調雙語教育的情況不同,馬來西亞在獨立建國後內政歷經多次變動,也影響了語言教育政策,主要的三次變動依次為「國語(指馬來語)至上,降低英語地位,限制少數民族語」、「國語為主,強調英語,放鬆少數民族語」,以及2003年後的「國語地位不變,英語地位提升,寬容對待少數民族語」。

小學則是有各民族的母語源流學校,除了主要教馬來文的國民小學外,另有教華語的國民型華文小學及教淡米爾語(印度語)的國民型淡米爾文小學,三種小學的主要教學語言雖不同,但採用相同的課程綱要,而華小、淡小都必修必考馬來語及英語。

在「鞏固國語(馬來語)、強化英語」的政策下,馬來西亞教育部亦從2016年起在全國300所小學與國中推動雙語課程,係用馬來文和英文教授科學、數學、資訊及通訊工藝、設計與工藝科,分階段於小一、小四及國一試行。

值得注意的是,或許是借鑒了鄰國新加坡的經驗,馬來西亞特別要求參與雙語課程計畫的中小學必須符合以下四個條件:(1)學校需擁有充足的資源與足夠的師資,可以教導數學、科學與科技等科目;(2)教師一定要精通馬來文與英文;(3)學生家長同意;(4)學生的馬來文能力需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三)非典型雙語教育:兩文三語─香港

香港看似與新加坡同樣中英並重,但實際的發展軌跡卻大不相同,香港英治時期多仰賴教會、慈善團體和私校辦學,政府雖未強制學校該使用哪一種教學語言,但整體社會普遍較為重視英文勝過中文,形成「重英輕中」的風氣。

直到1997年政權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才實行了「兩文三語」語言政策,指的是用中文、英文書寫,口語說粵語、英語和普通話,並規範了第一語言為粵語或族群母語,第二語言則是英語和普通話。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權回歸後隔年、也就是1998年,香港政府便強制公營中學要從中學一年級開始推行母語教學,有許多中學因此被強制從全英文授課的「英中」轉為母語教學的「中中」,中文授課也確實令部分香港學生英語能力下降;且因過去「重英輕中」的風氣使然,逐漸分流為社經地位高、成績優異的學生入讀「英中」,「中中」變相成為次等中學。

不過,同樣是在1998年,或許是為了彌補母語教學可能造成的英語能力下降,香港政府也開始在中小學推行「以英語為母語的英語教師計畫」,即大量引進外籍英語教師來教學,而香港的小學英語教學鼓勵老師與學生多用英語對答,也會利用布偶、遊戲、分享等活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比較不鼓勵傳統的默寫或是機械式練習法。

綜觀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的雙語教育演變與現況後,可以發現要真正地達到「雙語並重」甚至是「雙語並強」並不容易,母語與第二外語極可能受到政治、民族、社會、文化等多重因素而彼此競爭其重要性,雙語教育政策要如何不獨尊、不偏廢某種語言,讓資源能平均分配,不會只是政府的事,也需要整體社會在未來逐步達成共識,才會有理想的結果。

你懂得選學區,更該懂得為孩子挑英語環境

當今全球雙語浪潮,鼓勵培養孩子與世界溝通的能力,擺脫傳統學習模式,強調以科技智慧輔助,營造全英文的學習環境,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全球擁有超過 30,000 名雙認證外師的 tutorJr,以 AI 科技即時配對最符合青少兒的課程,致力創造不用出國,在家就能隨時進行全英文互動的學習環境,以輕鬆快樂的方式,增進口說對話能力,上課時間可彈性安排,節省家長的寶貴時間,每天只要 25 分鐘,沉浸在母語式的環境當中,自然而然提升學習興趣與個人信心。

現在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送您的孩子「YLE 劍橋兒童英文 18 堂、英文程度分析和試聽課程」,可以了解 tutorJr 為兒童專屬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您的小孩,讓孩子的視界更寬廣,只需一分鐘的時間:(每人限填一份喔,孩子需 3 歲以上)

問題一:請問您認為孩子需要學英文的原因?
增加國際視野為升學做準備工作未來鋪路趨勢所然,就怕程度跟不上

問題二:您認為台灣學生普遍英文學不好的原因是?
制式教育缺乏環境師資參差不良都有一點

問題三:您的小孩目前是念哪一年級?
學齡前幼稚園國小國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