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素養,先當好家長 》│ 專題系列
給孩子最好的,不如給需要的
108課綱素養教育即將上路,每當政府頒佈新的教育改革政策時,家長第一時間總是感到慌亂不知所措,深怕更改後的教育制度讓孩子居於劣勢,更擔心由於自己的不了解,讓孩子的教育權益受損、接著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教改不只對孩子們意義重大,對家長們而言更是如臨大敵,生怕在孩子的教育上沒能即時做出最好的安排,因此一股腦地填滿孩子每天的時間表,別的孩子參加的課程,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遺漏。緩解了父母們的焦慮,孩子的壓力,卻一天比一天大。
台灣離「教育」原意很遠,引出獨特天賦才回原點
其實,教育educate這個字來自於拉丁文educere。其中,e等於ex,表示out(出來),而ducere的意思是lead(引導),合併起來,就是lead out引導出、或是啟發的意思。這個字進入英語後,字尾的ere三個字母更動為英語中常用的字尾結構ate,因而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educate教育。
從educate這個字的拉丁詞源來看會發現,教育的最大特性,是從內而外的引導啟發。當我們想到教育時,直覺常是指由師長、父母向孩子灌輸這個世界的各種訊息,希望讓他們具備未來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但這種教學方式是從外向內的灌注,且為了易於知識傳授者的授課規劃、還有眾多人同時進行評比的準則一致,知識的內容逐漸規格化、統一化。
教育體系要求孩子們循序漸進地接受這些知識訓練,以求讓他們在成長離開學校後,能符合後工業革命社會的一致化人力需求,既澆熄了孩子們求知的熱情,也忽視了孩子體內需要被引導啟發出來的天賦。
孩子是探索者,父母們請當他的人生導遊
就孩子而言,父母既非擁有者、也非管理者,更非支配者,反而該是他們的「人生導遊」。
旅遊時,導遊的責任是盡責告知每個景點的故事背景、應該注意事項,努力協助遊客們解決遭遇到的疑難雜症,期待這一路玩得盡興。同樣,在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中,父母師長應該作為他們成長過程裡的人生導遊,協助孩子們避開生活中的危機,並且提點注意路途中的美麗風景,讓這趟獨一無二的旅程走得精采而值得。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專長、興趣與特質,針對每個孩子提供不同的建議和幫助,激發出他們的天賦熱情。接著循循善誘,協助規劃調整,給予適時的幫助和引導,讓孩子找到發揮個人特長的領域與方法,便能夠在成長路上,走得既快樂又充滿成就感。
是魚,就別當鳥來養──合適,才能迎來好成果
然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這句華人最常掛在嘴邊的教養口號,卻是阻擋快樂與成就感的最大元兇。當臉書、朋友圈子裡,三天兩頭看到其他朋友給孩子們學習各種才藝、參加許多活動,難免產生焦慮感,於是急急忙忙給孩子塞滿一堆補習行程、課後活動,生怕因為自己的一個疏忽,讓孩子在跟別人比較的基準點上就失去了優勢。
在電影《淑女鳥》(Lady Bird)中,媽媽激動地對著一心想離家到外地上大學的女兒說「我希望妳成為比現在更好的自己!」,而正值叛逆青春期的女兒,既賭氣又略帶自我懷疑地回答「萬一這就是最好的我了呢?!」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以爬樹能力來評斷一隻魚,牠將一輩子相信自己是個笨蛋。」
所謂最好版本的人生,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讓孩子去追逐成為一個既定的「100分大人」,孩子將永遠遭受失敗的挫折打擊。畢竟,放眼望去何謂100分的大人,連大人們也難以回答。
當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憂心焦急的時候,不如靜下心來回想,教育的最初始期盼,是引導出每個孩子身上的獨特天賦,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其整天拿著單一的標準化目標,塞滿各式各樣的「輔助教育」,期盼孩子可以達標,卻忽略了每個人生來就有不同的優缺點、強弱項,不如時刻關注孩子的特質,著重啟發與輔導,協助孩子開發自我的內在優勢。
素養教育的真諦,正是培養一個人適應現在及未來生活所必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因此,別再依靠強加的補習手段,企圖將孩子「偽裝」成他們不是的樣子,被勉強出來的成績會在外力消失後立即崩盤。素養無法假手他人,只有從自身培養出來的才是真素養,就如同語言的目的是溝通與建立關係,只有透過生活中反覆練習進而能夠純熟應用的,才是真實力。
每個孩子能否成為世界上最棒的大人,沒人有辦法回答,但是父母最應該做到的,是觀察孩子的需要,而後給予他們最堅定的支援。別再被均一化滿分教育的盲點綁架,回歸教育原點,從孩子身上找起,每個孩子,都有資格擁有屬於他自己的「滿分人生」!
引導孩子將素養落實在生活中,語言學習也可以更生活化
現在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送您的孩子「YLE 劍橋兒童英文 18 堂」&「學生英語教育補助計畫」、英文程度分析和試聽課程,可以了解 tutorJr 為兒童專屬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您的小孩,讓孩子的視界更寬廣,只需一分鐘的時間:(每人限填一份喔,孩子需 3 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