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設定目標難達成?父母該試試「造訪」行程

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
取得好成績有很多方法,但「學習」本身卻無法假手他人。有時我們發現「越是用力,孩子越會有反作用力」,並把反作用力反應在情緒、積極度或學習表現上。回想一下,當「高手站在旁邊看著你」,又或是「過分細微監督/管理,導致無法做好事情和做自己」,這些高壓情境是否都曾讓我們進退亂了方寸? 這不代表放手不管,而是換一種方式。讓我們來造訪孩子(像是客人),讓他學習自律(當自己的主人),此時會發現:「他律」一少,「自律」就開始來了,從原先的支配轉為引導,你也會看到孩子原來很不一樣。

「今天,要九點前睡覺。」
「這週,要背完20個英文單字。」
「這個月,要寫完一本英文練習題。」

你也是習慣幫孩子事事規劃的家長嗎?你認為如果讓孩子自己設定目標,會很難達成嗎?其實不然,因為在知名的英文教學理論中,有一套方法就是把「規劃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行決定教什麼、學什麼、考什麼,而且學習效率更棒!

爸媽「指點」愈多,孩子「學習」愈少

台灣許多英文老師在當年的師資培訓過程中,都學過令人又愛又恨的「團體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這套教學法沒課表、沒教科書,老師也不在講堂上滔滔不絕,而是站在教室後方,讓學生們經過彼此討論後,「從零開始」自行決定課程內容、學習目標甚至未來考試內容。等大家討論得差不多,老師才會以「輔助者」角色適時加入,幫忙調整學生的計畫內容。

它不強調老師的「指點」,反而給予孩子許多自由發揮空間。因此,孩子在與同學討論中會不斷反思:我想學什麼樣的英文?是跟電影有關的英文,還是跟運動有關?如果要學會,我現在程度需要加強哪些?該如何強化目前弱項?

正因為以學生們為主,因此在討論過程中,教育現場最重視的「學習動機」也油然而升,不需要老師一再聲嘶力竭地強調「英文有多重要」。

然而,為什麼會說它讓台灣英文老師們「又愛又恨」呢?因為團體語言教學法仰賴學生的自主思考,但許多成長於傳統華人文化下的孩子,從幼時起早就習慣被動地完成大人所規定的各種事項。

當爸媽「指點」愈多,孩子反而「學習」愈少。於是,一旦規劃權突然交棒自己手上,他們反而不知所措,討論過程中總是頻頻「回頭」看老師,讓團體語言學習法變成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拿回規劃權,才能拿回主角光環

不過,孩子們曾經是「很有主見」的。回想一下,孩子在「兩三歲,豬狗嫌」的寶寶叛逆期時,是不是常常拒絕大人幫忙穿衣服、餵吃飯,因為嘴裡嚷著「我要自己來」?又或邁入7~9歲、言行舉止開始「裝大人」的兒童叛逆期時,也開始拒絕穿以前喜歡的卡通T恤,因為自認「我已經長大了」?

從凡是「我要自己」、「我希望怎樣」,到後來變得沈默又不愛發表意見,其實是因為從來沒給他們規劃權。就像團體語言教學法強調「學生為中心、老師輔助參與」,因為讓學生自行規劃課程和設定目標,雖然老師指點的少,學生反而學習動機更強烈、求知慾望更熱烈,後續的學習效率也更好。

如果把團體語言教學法應用在生活中,比起要求「背完單字」、「完成英文習題」,家長其實可以讓兒女自行規劃一場「全英文活動」,例如:到麥當勞全程用英文點餐、到熱門觀光景點用英文向導覽人員問路等。

而爸媽本身也像採用這套教學法的老師一樣,用「造訪」孩子行程的輔助角色參與。也就是說,家長雖然得事先做功課,並全程陪著孩子走完他自己規劃的活動,但當下不指導、不評論,永遠把主角光環留給他們。

科技來幫忙,爸媽輕鬆「造訪」孩子行程

把規劃權還給孩子,並留給父母造訪他們學習歷程的機會,孩子不只學習動機和求知慾望更強,學習效率也更佳!當少了「他律」,孩子的「自律」將開始萌芽,並發現:原來孩子真的很棒、很不一樣!

如果仍然不放心,爸媽可以多多利用線上教學平台擁有的「課程回放」功能,隨時檢視之前上課錄影紀錄。不需要凡事盯著他們或事事代為規劃,只要不定期「造訪」孩子學習行程,家長也能安心地留給子女空間。

而這樣好的教育、教養理念,也是tutorJr致力於提供好文章的初衷。我們邀請各位爸媽與孩子一起,共同來體驗我們的課程,讓孩子拿回規劃權,並讓自律開始茁壯!

「用妳的心情,照顧孩子的語言學習」,讓我們一起給孩子一個能開口說的英語。

現在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送您的孩子「YLE 劍橋兒童英文 18 堂」&「學生英語教育補助計畫」、英文程度分析和試聽課程,可以了解 tutorJr 為兒童專屬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您的小孩,讓孩子的視界更寬廣,只需一分鐘的時間:(每人限填一份喔,孩子需 3 歲以上)

問題一:請問您認為孩子需要學英文的原因?
增加國際視野為升學做準備工作未來鋪路趨勢所然,就怕程度跟不上

問題二:您認為台灣學生普遍英文學不好的原因是?
制式教育缺乏環境師資參差不良都有一點

問題三:您的小孩目前是念哪一年級?
學齡前幼稚園國小國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