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忙媽」工作家庭難兼顧?何不帶著孩子一起學習,透過「選擇」來分配時間、創造生活

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
陪伴孩子的品質勝過時間長短,雙薪家庭的爸媽如何決定時間安排、分配生活中的比重,是最直接的「身教」。妳不是「迫於經濟壓力沒得選擇,只能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出來工作」,而是「為了讓孩子的成長衣食無缺、還有追求個人成就感,選擇了更加忙碌的『職場媽媽』身分」。從小教導孩子安排時間的方法,正視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能讓他們更早開始了解時間的價值,養成積極的生活習慣。

「職場媽媽就是個罪人,在公司裡面是罪人,在家人長輩面前是罪人,更不用提在孩子面前了。」

剖析職場生活的韓劇《未生》台詞,一語道破許多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的職場女性們,不足為外人道的心理壓力。因為孩子生病需要早退、回家後又擔心沒完成的工作,或下班晚了只能外食,忙到三四天才有空洗髒衣服,希望一天有48小時讓你達成每個人的期待,才能夠擺脫這種內疚焦慮的情緒。

這是你嗎?Hi,恨不得有三頭六臂的高效忙媽。

時間足夠的話,一定能做得更好?

「媽媽,我們暑假可不可以出去玩?你跟爸爸不能請假嗎?我同學他們家這次要去澎湖看煙火還有坐船,我也好想去喔!」

佳琦跟老公都是上班族,學期中光是接送二寶上下課、安親班,就已經需要向公婆求援了。每到寒暑假,當哥哥羨慕地說班上同學又去哪裡玩的時候,更是讓她感到內疚不已。如果可以,佳琦也希望能利用假期,到處陪孩子探索世界。偏偏時間被工作跟家庭硬生生切成兩塊,怎麼規劃都綁手綁腳,難得的親子時間,既想帶孩子玩樂、又希望他們把握時間學習。要做的事太多,時間再多也不夠用!

「如果時間允許,我真的希望工作做出成績,孩子的成長時光也不缺席」,是許多職場媽媽的共同願望。但比起生活太忙造成的「身累」,更難以平復的是「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有所虧欠」的「心累」。導致許多媽媽出現「補償心態」,想把握在孩子身邊的珍貴時間,督促他們趕行程、完成功課、預習複習,塞滿空白時間,害怕自己的忙碌造成孩子學習上的落後。媽媽忙,孩子也跟著忙不停。

做不完的家事、寫不完的功課,你跟孩子都跌入時間泥淖了嗎?

「快點吃飯、吃完去洗澡,然後把你的功課拿出來給我檢查,檢查完就要趕快去準備睡覺了。」

只要談到職場媽媽的教養煩惱,絕對逃不開時間分配的問題。下班回家到孩子上床前的相處時間,只有短短三四個小時,要做的事情卻有一籮筐,每晚回家都跟打仗一樣混亂。

兒子升上三年級功課量變多,回家後幾乎沒了玩樂時間。但每天晚上吃沒兩口飯,就跑去拿遙控車來玩,功課寫沒幾分鐘,又故意鬧才小一的妹妹,兩人吵成一團。當佳琦不斷跟在屁股後面催促他別拖拖拉拉、以免作業寫不完又要晚睡時,突然驚覺孩子跟自己一樣「有很多事想做」,結果做家事時操心孩子的功課,照料他們洗澡時盤算等會得洗衣服,一心多用的情況下,很容易降低了「手上工作」的品質,反而拖延完成進度。

結果所謂的時間不夠,常常是因為沒把時間「放在該放的地方」。

練習「選擇」,讓168小時裝下所有「大石頭」

時間管理專家、暢銷書《這一天過得很充實》作者蘿拉‧范德康(Laura Vanderkam)是五個孩子的媽媽,也是職場女強人,她看到媽媽們在職場與家庭間拉扯的痛苦,在TED演講中教導聽眾「拿回時間主導權」:以「我選擇不做這件事」來替代「我沒時間做這件事」。

糾結於「不得不去洗衣服、而沒時間陪孩子」時,替換成自己的決定「我選擇不陪孩子複習功課、而去洗衣服,因為洗衣服比較重要」然後靜下心來看看自己是否認同這個選擇,將能漸漸辨識出生活中「對你更重要的事」。「選擇出來的事,就認真做」,經由練習,讓生活不再被做不完的雜事干擾,好好完成「重要的事」。「我們不是透過節省下來的時間,來創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專注打造想要的生活,時間自然會被省出來」范德康提醒。

孩子進入中高年級開始,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會漸漸減少。總是處於「沒得選擇只能做」的情緒中,不只會因為壓迫感而無力消沈,也容易養成卸責的壞習慣,依賴爸媽催著自己前進。帶著孩子一起練習「我重視這件事,所以選擇花時間去認真做」,了解每個行為都是「選擇」的結果,將能建立起自主掌控感,對成長與學習都會帶來巨大幫助。

大石頭理論VS.168小時概念
美國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的「大石頭理論」,把生活中的事情,依照重要程度看成大小不一的石頭。當我們希望盡可能把所有石頭都裝進手中的瓶子時,隨手亂放可能有許多空間被浪費,因此需要依序放入大石頭、石塊、砂粒,如此一來將會利用到每個空隙,才有機會裝入所有石頭。每個人每週都有168個小時,就像擁有自己的瓶子一樣,職場媽媽,有哪些事情是你的「大石頭」呢?對孩子而言,每週要睡覺77小時,上課36小時,吃飯21小時,寫功課10小時,分配到每一天中,如果希望玩的時間多一點,就要把做雜事的時間控制好,要是想新增「踢足球時間」,就得縮短、甚至刪減「電視、上網時間」等等。透過一次次練習,建立「選擇優先順序」的概念、養成規劃生活的習慣。

親愛的妳,身為高效忙媽不容易,別當對自己最嚴格挑剔的裁判。2018年哈佛商學院教授凱斯琳·麥吉(Kathleen McGinn)的研究注意到,跟全職媽媽家庭比起來,在職場媽媽教育下長大的女兒,擁有更好的工作成就,而兒子則更願意為家人付出關愛,都跟成長個過程中看著媽媽在有限的時間中努力,盡心扮演職場及家庭中的角色有關。帶著孩子一起建立「選擇自己生活」的能力,妳每分每秒的辛苦,都將無比值得!

【老公神隊友】
「高效忙媽」的配偶,可以這樣做:分攤家務、高效運用時間


不同於職場的單打獨鬥,家庭本來就該是「團體戰」。爸爸一起協調分攤家庭事務,才能讓夫妻在心態及時間上獲得平衡。洗碗機、定時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甚至打掃小幫手服務等,都能適度將你們的時間從雜務中釋放出來。善用多媒體教育資源來輔助課業,包括線上學習、影音頻道、社群互動等素材,孩子也不用再為了課後補習而到處奔波。

有意識地收回「浪費」的時間,打造親密時刻,不管是同桌聊天吃晚餐、或是全家人繪本共讀,約定好一個小時的親子時間,爸媽就把手機關掉專心陪伴,讓陪伴的質比量更有意義。

爸媽利用時間的態度、工作家庭親子等優先順序的排列,都會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時間。全家人從「有意識的選擇」開始,一步步攜手打造期待中的生活吧!

加油、高效忙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