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我收到一位國中二年級學生的電子郵件,她說在學校圖書館裡發現了我的書,讀完後特別寫信來與我分享讀後感,而我卻是邊讀邊落淚,哭到不能自己。
這位年輕的讀者看了我過去唯一一本較偏重教養內容的書:《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年紀輕輕的她,說從書中文字獲得了許多心境上的感觸、改變,讓自己面對目前所處的環境與社會,能夠得到更好的平衡點,所以特別來信謝謝。
我來回讀了好幾次,她誠摯的分享與自我背景的分析,讓我深深感動,也不自禁地潸潸淚下。這樣年歲的她有著很出色的邏輯思考與論述能力,而她卻是以持平、理性的口吻與嚴謹成熟的文字,和我細膩道來她的感想。
過去多年間,我總會收到許多不同年齡、職業的讀者來信,但只要看到年輕學子的來信,都會讓我特別動容與關注。我關注的,是他們所遇到的困難與惶恐,他們所感受到的壓力,以及他們對未來的看法。
這些處於臺灣升學壓力最大階段的國、高中學子,在身心都承受巨大負荷的時刻,因為一本書的偶遇、一段文字的衝擊,讓自己呼吸到不同的養分之後,得以再回去面對繁重的課業升學壓力、父母的關切與期待,加上學校無止盡的考試和測驗卷。
幾年前,我曾在高雄的紀伊國屋書局有場新書發表演講會,會後的讀者簽書時刻,有一位正處於國、高中階段的男生,羞澀地遞了一張卡片給我。在回臺北的高鐵上,我打開了這封信,仔細地讀了男孩寫下的文字,深刻感受到他所曾經歷過的一股強大、難以呼吸及抵擋的壓力,但卻又為他能在所謂的黑暗期為自己找到了心靈上的慰藉與出口,而感到十分欣慰。
男孩說:他非常感謝我,所以想告訴我,我是除了他父母之外,至當時為止,影響他最深遠的人;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發現、閱讀了我的書,其中的文字讓他跨越了不同的國界與文化,看到了世界之大,好像黑暗裡的一線曙光,使他在學校與父母的雙重壓力下,得以呼吸喘息。所以升上了高中的他,由衷地感謝我。
之前,許許多多來信的青年學子,大多比我的兩個女兒大得多,或甚至就跟她們一般年齡,所以這一次收到國二學生的來信,會讓我如此感傷。最主要原因,並不是我第一次面對這麼年輕的學子,而是因為當我的孩子都已在這兩、三年間陸續進入了大學階段,我們國內學生所面臨的困惑與壓力,並未隨著時間流逝而改善。
這位孩子的信中言語,促使我一再地思考著自己工作的意義,也一再思索,做為一個成人,我們所能給予下一代的指引與希望,竟可以如此之重。
這位國二讀者的家庭很開明,父母親明理又支持她,也一再給予她很好的人生觀念,不斷強調學習與成長「態度」的重要性,而非只關心成績、功名;她很幸運。當我與兩個女兒分享她的來信時,女兒們也覺得她很幸福,因為擁有支持她的好父母,就足以讓她能夠與眾不同。
而我也以為,她的「幸運」,除了本身的人格與思想成長環境健全之外,父母給予的身教與言教,以及賦予她選擇相對開放、自由的中學環境,確實得以讓她在接觸、體會生活中的不同養分時,足以寫出有觀點、有思想與心平氣和的文字,而不是只能在面對不同於學校師長或課本的思維時,選擇了逃避現況、嗤之以鼻或裹足不前。
我一直都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觀念,可以影響一個孩子的視野與成長歷程;同時也決定了孩子的「幸運」與否。在父母親相對自由開明的教養下,所有孩子的選擇,雖然未必一定是百分百最對、最正確的選項,但卻是家長與孩子一起思考後的決定。
畢竟,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什麼才是最對、最好的選項,但卻希望孩子在選擇時,有機會、有智慧去思考與嘗試,並能在不同時期都能遇見不同的養分~
(圖片由陳之華提供)
特約專欄作家 陳之華
現為自由作家、專欄作者,目前旅居澳洲坎培拉,曾居住於北歐芬蘭六年,也曾居住英國、美國、奈及利亞等國多年。著有:《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美力芬蘭》、《成就每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等書。
讓孩子自由呼吸~我們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英文成為一件有趣的事!立即了解
[contact-form-7 404 "Not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