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台灣國小英文老師 實例專訪│ tutorJr (更新 2020.05.20)
「出生後第三個月,有天他忽然開口說出『OK』。」
在孩子還是嬰兒時期,Michelle每天都會趁著換尿布時與他說話,並習慣在話後加上「OK?」來代替「知道嗎?」。講著講著,這個語助詞竟成了Michelle大兒子家恩第一句說出口的英文。
「這就是牙牙學語呀!」曾旅居美國後回台在國小教英語的Michelle說,語言本來就是一種模仿,是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對話,從Doggy、Kitty這類最簡單、最會接觸到的字詞開始,就好比用中文教小孩認「狗狗、貓貓」。她說,在那段時間,自己不曾刻意塑造雙語環境,就是在生活中自然發生。
一直到家恩5~6歲時,她才開始稍微「刻意」地把前一天對話過的單字,以每天五個單詞方式,隔天再複習一遍。
中文為母語,更要在生活中融入英語
爾後,隨著一家人在台灣時間越來越長,再加上中國市場崛起帶動全球中文學習熱潮,中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家恩的主要學習語言。然而,Michelle也沒有因此輕忽英語教育,她說:「因為tutorJr這樣的平台,讓我發現孩子仍然就像身處國外,可以在生活中練習英語,維持語感溫度」。
「雖然我沒有送家恩去雙語或全美語學校,但我希望他在生活中不遺忘這個語言。」Michelle期盼孩子英語的練習是源於生活,而非出於強迫。
我們也不難發現,「雙語」這個原先只會在私立學校才得見的字詞,因為未來將上路的雙語國家政策,也漸漸讓公立學校開始對外標榜「雙語實驗學校」來進行招生宣傳;加上108課綱實施在即,開始有部分專家學者憂心,在台灣一貫考試文化下,英語與素養恐又成為「強迫」的學習負擔。
比起動輒每學期一、二十萬學費的雙語學校,對許多家庭來說,就讀公立學校再透過線上英語教育在家上課,會是另一種更友善、更融於生活的選擇,並且同樣能建立素養、語感與能力。
英語學不好,是因為阻礙了孩子學習初衷
「 所謂的強迫,就是規定孩子要念幾分鐘、要背好幾個單字、或達到甚麼標準。」同時身為老師與媽媽的她認為,很多時候孩子們明明充滿興趣、明明也想講英文,卻因為父母或教育者拿出這些量化規定,阻礙了孩子學語言的初衷,讓他們不禁打退堂鼓。而如果再用量化規定來「評量」素養,素養也可能如此淪落。
Michelle認為,線上教育很大優勢在於事先預約課程,但與其由父母來規定上課時間、堂數,倒不如把排課權力交回孩子手上,一方面讓其投入與實現自我興趣、一方面也促成自發性學習,讓孩子學習「自我探索」與「自我管理」。
現在的家恩不僅會主動提出自己在英文上的問題,更會主動安排上課時間,接近上課時間前甚至會跟媽媽與妹妹說:「時間到囉!妳們先出去,我要上課了。」
線上教育輔助學校與老師,打通素養與英語脈絡
教育部108課綱對素養的定義是:「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態度」,同時也提出「三面九項」實施方針;而雙語國家政策也明定,未來部份課程將以英語授課,顯見「英語學素養、素養學英語」,已是未來教育走向。
「好比用英語學習電腦知識、在電腦知識中習慣英語,就是一種素養與英語的結合, 諸如體育、美勞、音樂都能如此。」Michelle認為,英語教育觀就是更多元的,需要融入在各個層面的教育之中,語言能力夠,學習的觸角就會更廣。
她也進一步說明,tutorJr所推出的線上教育服務正是屬於這樣的類型,並且對線上教育不受地域、時間限制,且能解決外籍/外語師資不足的特性表示肯定,也建議學校教育可以更著重於情感、人文、關懷教育,將線上教育做為一種教材、工具、平台,與學校教育達到相輔相成。
面對美國海關檢查 孩子主動講That’s mine
「素養是出於自發性的」指的是:孩子素養的養成無法假手他人。事實上,這就是素養與語言的共同之處,都是必須源於孩子在生活中的練習,而能夠活用於溝通的英語能力亦是如此。
「一次去堪薩斯的早班飛機,家恩的妹妹晨晞帶了瓶水在包包中忘了拿出來,海關就把包包拿去,晨晞就直接講出『That’s mine』,並向海關解釋這只是自己要喝的水。」她接著說,美國是很尊重小孩的國家,也知道只是小孩要喝的水,所以沒有將瓶水丟掉;而對家恩來說,這次的經驗更讓他體會到,原來語言不只是語言,更是能表達自己想法、維護個人權益的利器。
家恩懂得用英語來主張生活權益,恰好反映教育的核心理念。她認為,教育的「育」就是活用,而素養就是生活應用的能力,因此相當認同tutorJr在教與育同步培養的理念、也認同「英語學素養、素養學英語」主張。
最後,Michelle給了tutorJr 9+的分數(滿分10分),原因是融入生活的英語學習就是自己的英語教育觀,更用了「線上真人教學、貼心五感體驗、活化英文學習、樂在主動分享」做為心得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