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特別企劃】
《現代小孩的心理偏鄉》系列三
如果「陪伴」是一種資源,那多數的現代小孩 可能都住在心理偏鄉! |
聖誕節是洋溢著幸福與歡笑的日子,收到禮物能讓人體會備受疼愛的快樂。當孩子滿心歡喜地許願時,你是否真的回應了他們的期待呢?
「物質」給再多也不夠,因為沒發現孩子住在心理偏鄉
『我想要Nike球鞋』
『很多小朋友根本都只有一雙球鞋,你已經有那麼多雙了還貪心!』
對聖誕老公公許願,是想要收到自己缺少的東西。不管是遊戲機、或是各種天馬行空的要求,爸媽們已經盡力給予了,卻仍舊無法滿足孩子所有的願望。其實,並非他們不知足,而是我們忽視了心理上的偏鄉現象。
聽到偏鄉一詞,我們想到的常是偏僻的山村或鄉下,當社會總將關懷的目光,投注到物質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時,人們容易落入「城市小孩生活富足」的刻板印象中。導致不管是渴望父母的關心,或是爭取同儕、社群的認同,孩子在精神上的情感匱乏,難以被發現。
禮物帶來的興奮感,一段時間後就消失了,問題依舊存在,因為孩子很可能根本不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物質越充足,反倒更凸顯心靈上的空虛感。當情緒長期得不到關注與重視,他們會下意識降低期待,以避免遭受更大的失望打擊,抗拒徒勞無功的溝通,造成親子關係日漸疏離。
聽懂孩子的真正期待:花心思,多問五個「為什麼」
藉由許願的契機,爸媽們可以多花點心思,深入詢問「為什麼」,聆聽、挖掘孩子願望中的真正期待,而在一同追問的互動過程中,同時建立起深入溝通的橋樑,不再出現「爸媽不懂我」的埋怨。
孩:我要跟聖誕老公公許願,讓我們去迪士尼樂園玩!〔想去迪士尼〕 你:為什麼1想去迪士尼? 孩:因為那邊看起來很好玩〔想玩得開心〕 你:為什麼2那邊看起來很好玩? 孩:因為有米老鼠、還有雲霄飛車呀〔有刺激/冒險的設施〕 你:我們上次去的主題樂園也有卡通人物表演跟雲霄飛車呀,為什麼3非去迪士尼不可呢? 孩:因為Jason有拍照給我們看,他暑假都有跟爸媽去玩〔跟父母一起出遊/冒險〕 你:為什麼4非去迪士尼不可呢? 孩:因為去迪士尼要出國,會去很多天,那樣比較好玩〔會玩比較久〕 你:為什麼5去很多天就會比較好玩呢? 孩:因為那樣,妳跟爸爸就不用去工作,就會一直陪我〔全家人有較長的相處時間〕 |
在願望裡,孩子潛意識裡想要的,也許不只是出國玩,而是爸媽長時間專注的陪伴。若單只安排了樂園行程,大人卻顧著滑手機、或是電話處理公事,滿足了「遊玩」的表象,渴求的「陪伴」卻仍舊不足,之後很容易落入「不是都帶你出去玩過了嗎!」的爭吵循環。
在《實踐豐田模式》一書中指出,創建著名豐田生產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的豐田汽車副社長大野耐一,大力倡導「五問法」(5 Whys),並將此方法列為新人的入門首要訓練,強調追問根本原因的態度,才能避免受到表象誤導,持續探求問題本質,繼而找到治本的解決方法。爸媽們也能運用這個方法,協助釐清孩子沒說出口的心願。
許願不是小孩的專利,爸媽也該被聽見
與此同時,許多大人不願意承認,自己也需要有人傾聽、陪伴、和支持。在社會新聞看到不少實際案例,家長無意間對子女情緒勒索,導致他們甚至必須強迫自己長大,以回過頭來照顧父母的情緒。
其實,適時的讓孩子知道你在想甚麼、甚至是你的工作在做甚麼、你的擔心與壓力,未嘗不是件好事,反而讓他們更能與你同心、成熟、懂事,成為父母們真正的鼓勵。
心理學家米西迪柯林(Missildine Corrin)在著作《探索你內心的往日幼童》中,首次正式使用「內在小孩」(the inner child)一詞,說明每個人心裡都住了一個小孩。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努力擺脫稚氣,逐漸與內在小孩切割分離,試圖展現「成熟」的一面。但被忽視的內在小孩從未消失,在生活中受到刺激後,便會跳出來主導情緒反應,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大人們首先必須正視自己的情緒,同樣用五個為什麼,回應自己內在小孩的期待與需要,給予適當的安撫和照顧,邀請伴侶及孩子一同參與這個過程更能增加親密感。
甚至也能教孩子學會問「為什麼」,不僅成為親子間彼此了解的管道,也能同步訓練他們「提問、觀察、聯想、思考」。當大人的內在小孩感受到被呵護的安全感後,我們自己的辛勞能被理解與釋放,才有能力給予下一代更完整的關愛,有更好的親子連結。
爸媽們在努力打造良好的物質環境之餘,請小心避開心理偏鄉的偏見陷阱。溝通和交流是每個家庭的重要課題,建立正向穩固的親子關係,需要雙方一同努力。請把握這個溫馨的日子,親子一同說出盼望、傾聽心聲,做彼此無可取代的專屬聖誕老人吧!
體驗沉浸式學習環境,親子共學更有趣
現在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送您的孩子「YLE 劍橋兒童英文 18 堂」&「學生英語教育補助計畫」、英文程度分析和試聽課程,可以了解 tutorJr 為兒童專屬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您的小孩,讓孩子的視界更寬廣,只需一分鐘的時間:(每人限填一份喔,孩子需 3 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