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什麼是渣男?』
6歲的Hailey在客廳邊玩玩具邊問,媽媽嚇一跳趕快關上電視細問,才發現是這陣子談話節目聊到的名人八卦,讓Hailey產生好奇。孩子聽到什麼就學什麼,大人們每天忙著過濾訊息來源,擔心複雜的資訊或旁人偏差的行為,對幼小的心靈產生不良影響,實在用心良苦。但你知道嗎,兩千多年前有個媽媽做得比我們更徹底!
有樣學樣,別讓「超強學習力」用錯地方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小時候非常的聰明調皮。家住墓地邊就學著喪家築墳哭墓,搬到市場附近聽到小販的熱絡吆喝,又開始模仿殺豬叫賣聲。直到媽媽再次決定搬遷到學堂旁,朗朗讀書聲才讓他開始跟著學禮儀、學知識,而後成為一代思想家。這個「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都聽過,相信爸媽們也對孟子那「什麼都愛學」的模樣,熟悉又莞爾。
心理學權威皮亞傑(Jean Piaget)在他的「認知發展理論」中點出,大部分的兒童在七歲前會動用所有感官廣泛接收周圍資訊,而後透過模仿以及玩遊戲的方式,來建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例如「學大人的聲音」來練習如何說話,大一點後「玩扮家家酒、角色扮演」來認識各種家庭成員的身分職責等等。孟母正是注意到這個階段的孩子擁有海綿般的超強吸收模仿能力,才會如此重視鄰里環境。
不過,一般人常常只在意「地理環境」,卻忽略了對現代人來說,電視、YouTube影片、手機遊戲等媒體所創造出的隱形「資訊環境」,長時間包圍日常生活,影響更是巨大。小心該學的沒學到,卻吸收了一堆壞習慣或偏差訊息。
不住文教區,也能擁有學習好環境
為了給下一代好的成長環境,許多家長想盡辦法把戶籍遷往文教區。據房仲業者的資料顯示,有近三成的父母在購屋時會重視學區因素,希望文教區生活單純、人文氣息濃厚的特色,或是明星學校重視學業的風氣,能產生「耳濡目染」的效應。而在近來英語教學領域中備受推崇的「沉浸式學習法」,則把焦點放在建立「資訊環境」上。
所謂的沉浸式學習法,強調完全投入在降低干擾的環境中,大腦會潛意識地吸收周圍訊息,仿造幼童認知世界的過程,不經意地把看到、聽到的東西「記起來」、「模仿」,然後「重現」。著有《培養雙語兒童》(Raising a Bilingual Child)的語言學家芭芭拉皮爾森(Barbara Zurer Pearson)就指出,想要教出能自然使用兩種語言的雙語兒童,在生活中要分配至少20%的時間來接觸第二語言,反覆聽說、交流,就能看到成效。
因此,重視語言教育的爸媽們,無需再為要不要把小孩送出國、是否能搬入文教區而苦惱了,只要用心打造「沉浸式學習」環境,那麼不管住在哪裡,都能習慣開口說英語。
科技讓每個家庭賦涵教育,孟母也能很國際
有些爸媽會製作貼滿了小紙條的「單字牆」、規定「英語時間」,以及設計親子共讀的活動,來提高英文在生活中出現的機會。
現在拜科技之賜,選擇優良的線上平台,還能讓你家一秒變「外國」。例如專門為5-18歲學齡青少兒規劃的真人英語學習平台turorJr,有來自各國、擁有專業教學認證的外籍老師,使用國際學校廣受歡迎的牛津教材,有系統的課程安排,流暢銜接我們的108課綱素養教育。
面對懂得循循善誘的外師時,說中文「甭通」(台語),只剩英語對話一途,等於無痛引導孩子切換成「英語腦」。穿插規劃教學、對話、遊戲,營造有趣優質的「資訊環境」,佈置成沉浸式學習的最佳場景。每次課程只有25分鐘,可以依照孩子的學習狀況來彈性拿捏上課頻率。不用離開家門,只要連上網路,家裡就能一秒變成國際學校的課堂。
一直以來,父母為了下一代的未來,總是到處奔波尋找好環境。現代爸媽們終於能夠擺脫現實的限制,善用線上學習,讓孩子在身邊就可以放心探索、快樂長大!
沉浸式學習,在家就有雙語環境
現在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送您的孩子「YLE 劍橋兒童英文 18 堂」&「學生英語教育補助計畫」、英文程度分析和試聽課程,可以了解 tutorJr 為兒童專屬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您的小孩,讓孩子的視界更寬廣,只需一分鐘的時間:(每人限填一份喔,孩子需 3 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