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
臉書創辦人馬克祖伯格(Mark Zuckerberg)曾說:「如果小時候我不會玩遊戲,那我長大後絕對不會加入程式語言的世界。」孩子從遊戲中學到發現問題、協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正是「問題/任務導向學習法」(PBL)的核心,也是程式語言的重要宗旨。
很多爸媽一聽到未來AI人工智慧很夯,就迫不急待想讓孩子去學程式語言。但畢竟我們不是行動數位原生世代,有沒有想過究竟程式語言是什麼呢?它又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如果孩子要學習,該用怎樣的態度來引導他們?
這些,通通都可以在「問題/任務導向學習法」(PBL)裡找到指引。一起來探討何謂PBL吧!
「阿法世代」喜歡有點困難的挑戰
你家孩子也是2010年後出生的嗎?那他們就是「阿法世代」(Generation Alpha)!
來自澳洲的社會研究學者Mark McCrindle,把2010年後出生的孩子定義為「阿法世代」。那一年,介於手機與電腦之間的蘋果iPad首度問世,並在不久後改變了教育等各大領域,也對阿法世代造成影響。
阿法世代,是有史以來最有教養、最富有,也是被高科技環繞成長的一代。他們不太看電視,但著迷使用平板等數位產品;他們可能不追某個家喻戶曉大明星,卻會對自己有興趣事物裡的意見領袖(例如:車輛玩具頻道的YouTuber)著迷不已。
最重要的是,阿法世代喜歡藉由數位產品來接受挑戰,就像當初我們透過遊戲、玩樂來接受挑戰一樣。而早在近半世紀以前,更有學者發現:只要是孩子,都喜歡迎接挑戰所帶來的樂趣!
知名人工智慧先驅學者Seymour Papert,從1960年代起在美國推廣小學生學習程式語言。某次,他聽到年僅7歲的孩童一邊寫程式語言、一邊說:「這很有趣,因為很難。(It’s fun. It’s hard.)」當下驚為天人。
他後來提出「辛苦的樂趣」(Hard Fun)概念,並指出:孩子一點都不害怕學習裡的挑戰或辛苦,只怕毫無樂趣。
換句話說,孩子們都喜歡追求挑戰、從中享受樂趣並學習到新知;而一出生就活在行動數位原生世界的阿法世代,不只擅長科技、習慣科技,更享受用科技來解決生活中的任何問題!
PBL核心:所有的學習,都從一個「problem」出發
為什麼阿法世代喜歡用科技來「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是一切學習的原點,而問題解決後,不僅能帶來Hard Fun,也讓孩子腦裡主動建立起相關知識。而這正是「問題/任務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的核心。
1960年代,PBL首次出現於加拿大醫學教育領域。因為醫療很真實、變化又快速,每個病患情況也不同,很難有一致性標準答案;如果醫生單靠記憶、背誦或考試,就難以處理醫療場域各種撲山倒海而來的問題。
因此,PBL關鍵為——所有的學習,都從一個「問題」(problem)出發:
- 為什麼「problem」很重要?
因為「problem」會推動「solution」(解決方法)的產生,它促使學生主動查詢、取得資訊,並積極學習相關知識,再從中發想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甚至是回頭補充新知、修正過去盲點等。
- 為什麼「problem」不等於「question」?
「question」有標準答案,但「problem」的解決方法卻不一定能立即找到。甚至,我們可能花了一輩子時間,都難以摸到某些「problem」解法的雛形;但只要丟出「problem」,學生就會不斷思考、尋找,並在這個過程裡養成「終生學習」能力。
程式設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語言
雖然PBL不一定能讓孩子記住多少資訊、懂了多少知識,卻能「鍛鍊」他們在真實世界中取得資訊、與他人合作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在這個過程裡增進對自己、對複雜未來社會的認識。
這恰好就是程式語言學習的宗旨。程式設計其實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語言,想要程式語言學得好,不能硬逼阿法世代的孩子坐在電腦前開始記憶、背誦,而是得先引導他們認識世界、觀察生活並主動挖掘某個「現象問題」,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決定用程式語言來處理。
那麼,孩子現階段可以用程式語言解決哪些問題呢?
- 解決「親手製作給爸媽卡片」任務:
孩子雖然腦裡有想畫的圖像,但本身可能「手拙」,於是用適合初學者的視覺化語言小海龜程式(Logo)繪出圖像送給媽媽。
- 解決「不知道零用錢花哪去」問題:
孩子雖然試過用紙筆記帳,但往往一本記帳本記了幾天後,就找不到放哪去了。於是試著用Logo程式設計適合的簡易版記帳軟體,不再被爸媽叨念零用錢花光光、卻不知道花哪去。
或許,孩子的這些任務或問題不能帶給社會多大貢獻,但他們卻可以在解決個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知識體系與自信。因為,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這才是PBL與程式語言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想學會解決問題的語言嗎? 2堂程式課一探究竟: https://pse.is/UDDAD